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 > 小林视点丨造车新势力靠不靠谱?时间便是裁判

小林视点丨造车新势力靠不靠谱?时间便是裁判

2018-07-09 13:38:59 来源:汽车头条 编辑:我车网 浏览:
置身这个火热的造车年代,如何判断一家造车新势力企业是不是真的靠谱?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贾跃亭和他的乐视汽车,曾风光无限并且频频占据媒体报道的头条,可是玩命折腾完几轮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就沦为了媒体口诛笔伐的“骗子”,并因巨大的财务亏空因此背上了“老赖”的恶名。

当然,在大多数媒体看来,能力配不上野心的贾跃亭,是玩财技的高手,其帝国崩塌也正是因为财技玩过了头,却忘了像汽车这样的技术、资本和人才密集型的重资产行业,不是一个略懂财技和擅长作PPT.的“门外汉”能够玩转的,尽管贾老板曾经豪气冲天地挖角了一干牛人大咖充实到管理团队中。

如今,乐视汽车披着FF的外衣,在爱马仕哥许家印的资金扶持下,试图卷土重来,依然绕不过乐视曾经想努力趟过的那些坎儿。作为媒体和观察者,我们只能“听其言观其行”,现在就说FF因为背后站着贾老板肯定不靠谱的话,显然也是为时过早的,但说真的,即便有了爱马仕哥的人设加持,能相信FF就一定靠谱的,想必人也不多了。

 

造车新势力

 

这就是造车新势力企业,当下普遍面临的“信任缺失”困境。而且,随着这些企业和品牌逐步进入到产品落地、制造落地和营销服务落地的“实打实”阶段,市场和舆论的观望情绪会越来越浓。很难想象,如果造车新势力企业中,出现第二个乐视和贾跃亭,会是一场怎样的行业灾难,又会引爆怎样的信任危机?

但客观地分析,理论上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因此,靠谱就成为造车新势力企业和品牌,进入到用户视野和媒体关注中最稀缺当然也是最有价值的一个关键特性。说到底,如果这个企业和品牌一旦被贴上了“不靠谱”的标签(而且这种风险极大),要洗白就很难了。估计没有多少人愿意掏钱,去买一个不靠谱的企业生产的汽车。

在这里,有必要多说一句,虽然和买房一样同属大宗消费,但买车和买房其实是不一样的。消费者买谁家的汽车,意味着要把自己乃至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它生产出来的移动机器,这种信任和托付说得直白一点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过命之交”。这意味着,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大家都乐于在支付能力上限的前提下,去购买最大系数的安全保障。

而要造出让用户放心的足够安全的汽车(当然在此基础上设计颜值,乘坐舒适性,驾驶乐趣和操控性能同样重要),这个企业是不是一家靠谱的公司相当重要。尤其是对于进入市场时间更晚的造车新势力企业而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和一大批动辄被称为百年老店的汽车公司和品牌争夺用户信任,这本来就是一件“极不公平”的事,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非对称竞争”。

 

造车新势力

 

不过,放到创新创业大潮和汽车“新四化”浪潮(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和共享化)共同裹挟的中国汽车市场,这种看似不可能的“非对称竞争”似乎一下子变得情有可原了。国家鼓励电动车“换道超车”,资本市场期待孵化中国的特斯拉,用户乐见新玩家们能带来全新的用车体验。

在此背景下,造车新势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已有接近300家在运行,而真正能够进入媒体报道视线的,就有50-60家之多。这一数量甚至超过了在中国市场打拼的几乎所有传统汽车制造商“正规军”们。毫无疑问,市场需要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就是靠谱的企业留下来,不靠谱的企业被淘汰。目前,传统车企大佬(TA们的判断可能是站在对立面上说的)对造车新势力未来的判断是,乐观的预判结果是3-5家能存活下来,谨慎乐观的预判是1-2家,最悲观的判断是全军覆没,几乎没有一家能存活下来。但这样的判断,在造车新势力企业自身看来,显然是“呵呵”的。

因此,从一开始就具备靠谱的特质,并持续不断地做靠谱的事,才能不断强化一个造车新势力企业和品牌,在用户和媒体心目中的可信赖度,并最终在惨烈的市场“淘汰赛”中存活下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护城河。这一步,往往决定了一个造车新势力企业和品牌的生与死。

而观察并监测这部分靠谱特质的养成,就是我们汽车头条APP推出“造车新势力靠谱指数动态排行榜”的初心所在。

大约在半年前,就在一次常规的选题讨论会上,我和几位编辑部的小伙伴(TA们中大多数是85后90后)们正在热烈的讨论一个行业选题,却在意外中发现,造车新势力企业队伍愈发庞大,已经大到汽车媒体无法忽略和用户不得不关注的地步。而且,只要谈到这一话题,编辑部小伙伴们的热情就愈发高涨起来,争论也更加热烈。

看得出来,这会是一个很有关注度和讨论价值的话题。

我突然意识到,围绕造车新势力企业的话题,可能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极有可能是值得汽车媒体持续挖掘的新闻“富矿”。虽然在销量规模,品牌号召力、资金实力、技术储备和产品品类等多个纬度上,和传统汽车企业相比可能始终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但置身这个火热的造车时代,作为媒体人和观察者,我们又怎能对这股热浪无动于衷?

我们不仅要见证,更要记录、观察、评价甚至鞭笞。虽然我们谁都无法断定,造车新势力企业能存活多长时间,造车新势力玩家中究竟谁能突出重围,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记录这样一个阶段,一个时代的截面,一股行业的热潮。于是,从去年底开始,我和编辑部小伙伴们推出的第一期“造车新势力靠谱指数动态排行榜”专题报道新鲜出炉。

到今年7月初,我们汽车头条APP推出的造车新势力靠谱指数排行榜已经发了三期榜单,每三个月更新一次的排行榜已经引起业界不小关注。根据我们对汽车行业的理解和观察,将不同造车新势力玩家在各个细分领域的靠谱特质进行量化打分,并根据相应的打分规则得出总评分,并据此进行靠谱指数排行(每三个月更新一次榜单),是我们的榜单区别于其它形式的媒体评价的最大不同。

有固定纬度,有硬性标准,有评分规则,再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的信息和我们深入采访后了解到的事实,结合我们的行业分析判断,所得出来的就是就是这样一份阶段性的排行榜。而所有的评价标尺都指向一个关键词——靠谱。我们根据综合评分给出靠谱的星级评定,并以此作为外界评价一个造车新势力玩家是否靠谱的全新视角和纬度。

在整个行业还没有评价一个造车新势力玩家是否靠谱的通行标准时,我们率先设计出这样一种标准和规则,这就是我们作为媒体观察者和标准倡导者的价值所在。当然,出于信息的不对称或者不完整,以及在评价标准和纬度上的不完善,我们对个别造车新势力企业的某些评价,可能存在与事实有出入的可能,但持续改进的做法会让这套标准和体系,在后期得以及时修正。

说一千道一万,任何一个造车新势力玩家,要想在造车新势力阵营突出重围,与传统车企争抢目标用户和市场蛋糕,都需要具体一整套完善的体系能力,而这套体系能力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实际上是大多数传统车企所必须具备的。比如决定是否合法造车的“准入资质”,决定是否有量产规模的“产能保障”,决定是否有创新动力的“高管团队”,以及决定是否有产品定义及实现的“研发体系”等等,都是这些新玩家们定义自身“靠谱”实力的硬杠杠。

而围绕这些几乎不可能绕过去的纬度去给它们打分,并得出响应的靠谱指数排行和星级评定,这无疑是一种相对客观的评价体系和规则。

 

造车新势力

 

当然,这只能是阶段性地评价一个企业和品牌且相对有效的方式。因为时间的推移和信息的更新,不同的造车新势力玩家完全有可能在靠谱,相对靠谱,不太靠谱,完全不靠谱等不同状态里转换,就像世间的活人一样——有改邪归正者就有自甘堕落者,因此,用发展的眼光和动态的排行,来评价这些新玩家们是否靠谱再好不过。

让我们相信靠谱的力量,相信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唯有如此,我们才不至于辜负这个火热的造车新时代。而那些不靠谱的人和事,终将被这个时代唾弃,并被后来者报以“呵呵”一笑。

发表我的评论
相关文章
  • 近日,BP宣布收购Chargemaster,该公司运营着英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公共网络,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超过6500个充电点。收购完成后,该公司将更名为“BP Char...

    2018-07-09
    来源:
  • 充电桩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的加油机,在电动汽车使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缩短用户充电时间,充电桩普遍采用高电压、大电流的工作方式,这对安全提出了极高的要...

    2018-07-09
    来源:
  • 在世界杯尚在酣战之际,比亚迪在西班牙再次传来捷报。近日,比亚迪一举斩获西班牙最大的12米纯电动大巴订单——共15台比亚迪自主打造的纯电动大巴。这是继今...

    2018-07-09
    来源:
  •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一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命脉所在。伴随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驶入高速发展轨道,动力电池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浪潮。核心技术...

    2018-07-09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