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电池新国标实施在即,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迎来全面升级
2025年4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标准提升到了全新高度,这一标准的实施不仅将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更有望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树立新标杆。
GB38031-2025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对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进行了全面升级。该标准体现了从被动防护到主动预防、从"逃生时间"到"绝对安全"的根本性转变,将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安全理念根本转变,新国标树立全球新标杆
相比2020年版标准,GB38031-2025完成了从"逃生时间"到"绝对安全"的理念升级。旧标准要求电池单体在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提供逃生时间。

新标准则要求电池包在触发单体热失控后,整包电池需在至少2小时的观察期内保持无起火、无爆炸,同时烟气不对成员造成伤害。这一要求已经超过了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地区的标准要求。
新国标包含7项单体测试和17项电池包或系统测试项目。其中三大重要修订项目——快充循环后安全、热扩散以及底部撞击测试,针对的是实际使用中最常见的安全风险。
底部防护全面强化,解决电池安全核心痛点
统计数据显示,电动车起火事故中,底盘撞击导致电池受损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成为新能源汽车安全的头号威胁。

新国标新增的底部撞击测试,模拟车辆托底或飞石冲击场景。测试采用特定规格的撞击头以标准能量撞击电池底部,要求撞击后无泄漏、外壳破裂、无起火或无爆炸现象。
实际使用中,新能源汽车压到硬物导致底盘磕碰,进而引发车辆冒烟起火的事故时有发生。此类托底工况凸显了底部防护的重要性,新国标将促使企业加强电池包底部防护设计。
快充安全性成为全球行业关注焦点
随着超快充技术的普及,新国标对快充安全性提出了明确要求。由于长期大功率快充会导致电池内部材料结构变化,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内部短路。此前已有因频繁快充导致电池自燃的案例,新国标的快充循环测试将有效遏制此类风险。同时,为抑制电池内部材料结构变化,采用高质量的电池材料就成为保障电池安全性的重要方面,例如高纯度的高质量铜箔等就可以有效提升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新国标新增的"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中,要求电池在完成300次快充循环(每次在15分钟内从20%充至80% SOC)后,仍能通过外部短路测试,且不起火、不爆炸。这相当于一辆续航400公里的车行驶了12万公里后的电池状态,旨在解决频繁快充导致的电池老化(如锂晶枝生长)问题。
新国标将促使企业通过改进电池材料(如电解液改性)、优化BMS(电池管理系统)算法以及加强系统级防护来满足要求。这可能会增加电池系统成本(预计15%-20%),但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储备能较好应对,而部分中小企业可能面临压力。
虽然新国标提高了快充电池的安全门槛,增加了成本,但有助于消除消费者对频繁快充安全性的疑虑,并推动快充技术向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向发展,加速行业技术迭代和优胜劣汰。
(未完待续)
近期,美国宣布拟对进口铜征收高达50%的关税,这如同在全球汽车产业,尤其是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投下了一枚震撼弹。关税带来的成本暴涨,已迫使各大车企...
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是电子智能制造行业至关重要的展示交流平台,将于2025年3月26-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1-E5&W1-W4馆)再度盛大起航。本届展会规...
2024年11月14日上午,中国制造的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作为一个时代的里程碑,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首次超过1000万辆,行业专家预期2024年全年新能源...
2024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为推动全球ESG合作、发展与共赢。作为国内规模最大、国际影响力极强的ES...
过去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以破竹之势,引领全球汽车工业转型潮流。而今,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即将首次达成年度1000万辆之际,中国汽车人又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未...
以电池、电机、与电控为代表的三电系统的技术提升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而三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提升是相关技术提升的基石与核心,...
2024年1季度全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6 4%和10 6%,而同期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增长达到了28 2%和32 8%,大幅超越汽车市场的整体增速。同时,截至2023年底,全国...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的统计数据,2023年10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 9万辆和95 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 2%和33 5%,市场占有率达到33 5%。今年前...
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由于采用电能代替化石燃料,在其使用阶段能够大幅度降低碳排放,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
2020年9月22日,我国领导人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